字词 | 土茯苓 |
释义 | 土茯苓 基本释义 [ tǔ fú líng ] 又称“光菝葜”、“仙遗粮”。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用作工业原料;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梅毒等症。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土茯苓》:“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鸭子,连缀而生……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土茯苓的相似词 鸡骨草 白茅根 薏苡仁 夏枯草 苡仁 赤小豆 绵茵陈 生地黄 金钱草 云苓 泽泻 白花蛇舌草 海金沙 淡竹叶 萆薢 桑寄生 生薏米 生黄芪 溪黄草 白扁豆 蛇舌草 五指毛桃 虎杖 茯苓 牛膝 苡米 茅根 茯苓皮 生甘草 天花粉 相关查询 土茯芩 土茧 土茔 土茅 土范 土茯苓排骨汤 土茯苓汤 土茯苓煲汤 土茯苓煲龙骨 土茯苓煲龟 |
随便看 |
|
天城网汉语字词典收录471290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注释及用法释义,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